“很多人曾经帮助过我!面对疫情,我不能什么都不做”
▲姚志军在整理“爱心屋”超市的货品。 记者 叶竹 摄
▲姚志军与脑瘫患儿互动。受访者供图
面对生活的磨难,姚志军越挫越勇。
4岁丧父,母亲改嫁,12岁时爷爷过世……如今,47岁的湖南邵阳人姚志军是长沙慢天使爱心屋负责人,先后为600多名脑瘫患儿提供免费康复训练。
3月4日,长沙万家丽北路的城西小区,七层楼的慢天使爱心屋“藏”在成片淡黄色外墙里,脑瘫患儿家属心中的守护者“姚姐”正忙着打电话,托人从怀化靖州采购1500斤椪柑,准备致敬慰问战“疫”一线的长沙交警。
■记者 叶竹
支持抗疫,多方筹集防护物资
位于长沙城北的城西小区很“有名”,每年湖南数百名脑瘫儿童和他们的父母租住于此,病友称它“脑瘫村”。2015年,姚志军来到城西小区附近,从那时开始,她着手帮助的脑瘫患儿已超过600名。
和以往每天上百名脑瘫患儿及家属聚集的热闹景象不同,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爱心屋”冷清了许多。三湘都市报记者见到姚志军时,留着干练短发的她刚把租用的7层房屋消毒完毕,过道还散发着浓浓的消毒水味道。“不好意思啊,您稍微等一下……”跟记者打了声招呼,她又转身整理爱心人士购买捐赠的食物,将之分发到居住在周边的脑瘫患儿家属手中。
随后,她又火急火燎地打了一通电话。“我托人采购了1500斤椪柑,送给忙碌在抗疫一线的交警,他们辛苦了。”挂断电话,姚志军告诉记者,新鲜的椪柑过几天就会运到长沙。
“力量很有限,但想想那些一线的抗‘疫’英雄,我们不能什么都不做!”姚志军在一个近500人的微信群中发起募捐,支持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和受疫情影响的群众。1元,2元,3元……点滴汇聚而来,姚志军自己也捐了1000元。2月29日起,姚志军用抗“疫”爱心款项购买的8000元口罩送往了武汉,1100多个口罩送到了长沙旺旺医院,60瓶酒精消毒液支援湖南省妇幼保健院,4800元的生活物资捐给了周边小区,1.7吨的84消毒液捐到了长沙市红十字会和长沙县团县委……“东西虽然不多,代表了我们的心意。”
聚集爱心,建起了“慢天使之家”
边走边聊,姚志军领着记者逛了一遍充满爱心的“慢天使之家”。
2017年,在9位爱心人士共同出资下,姚志军租下了这栋七层小楼,经过5个月的装修,2018年初正式迎来可爱的“慢天使”们。“装修完全是靠我和脑瘫患儿家属、爱心志愿者自己设计,自己动手。一楼是超市,二楼是运动室和教室,三楼、四楼有读书室、康复训练区,五楼、六楼是住房和储藏间,七楼是食堂和卧室。”摸了摸康复训练区墙上的防撞垫,姚志军笑着说,“一家早教中心不做了,我们就回收了这些防撞垫,质量很好,一点儿都没坏。”
“爱心屋”的绝大部分花销都是靠爱心捐款支撑。除了每天操心资金来源,姚志军还要考虑为孩子们找康复老师。“2019年,我们专门从北京请了一位专家过来。专家每次待一周时间,培训8名患儿和家长,来了两次。”再花钱请专家,“爱心屋”的资金吃紧。“目前的状况是,我们只能让稍微有经验的妈妈们多带带孩子,互帮互助,这么熬着。”
姚志军说,去年自掏腰包将近11万元。“有7万元是我‘女儿’的来款,还有三四万元是我做微商,卖洗发水赚的钱。”旁人看来,热心公益的姚志军家境应该不错,至少应该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来源,否则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和资金支撑她的事业。
问及此,姚志军连连摇头,“我只是为热心人和患儿牵线搭桥……在我遭遇困难的时候,受过社会的帮助,希望能将温暖持续传递下去。”
空旷的“爱心屋”内,记者随着姚志军的回忆,追溯这份温暖与执着的源头。
经历无数坎坷,受人恩惠回报社会
投身公益事业前,连小学都没念过的姚志军经历了无数坎坷。
“4岁时,假如父亲没有去世,我是不是能拥有完整的家?”“6岁时,假如母亲没有改嫁,我是不是会得到更多的爱?”“12岁时,假如爷爷没有去世,我是不是能避免颠沛流离?”……姚志军回忆,爷爷去世后,她跟着一位不相熟的邻居来到了长沙,遇到了“养父”和“奶奶”。想起这段儿时的场景,她脸上露出了笑容,仿佛温暖就在眼前。
“萍水相逢,是他们的教导和爱,让我体会到了人间暖意。”姚志军说,在长沙做了几年保姆、摆地摊,也曾在上海漂泊了好几年。在上海,姚志军甚至在一处桥洞下睡了三年,凭擦皮鞋、卖花赚钱生活。“修桥的老板注意到我,无偿地带我回到了长沙。他回上海时,还给我塞了1000元。”那时,姚志军已经27岁。
回忆是苦楚的,但姚志军的嘴角很快扬起了微笑,“人生没有‘假如’。”她说,或许正是这些磨难,才让她成了“打不死的小强”,也更加懂得珍惜与感恩。
脑瘫“女儿”创奇迹,让她热衷公益
为什么关注脑瘫患儿这个群体?姚志军向三湘都市报记者说起了她的脑瘫“女儿”。
“我曾经与一个脑瘫患儿相依为命10余年,我比她大9岁。从她最开始什么话也不会说,到她17岁时开口叫我‘妈妈’。”姚志军突然哽咽,“我和女儿一起生活了10多年,后来她的生母把孩子接去香港生活,并做了康复治疗。”
“之后,她去了英国,成为一名讲师,有不错的收入。她就像是一个奇迹,让我相信自己可以帮助到这些特别的‘天使’。”姚志军说,至今都无法忘记“女儿”开口时,自己内心的激动和感慨,“人生最艰难的岁月里,有她我觉得很幸福。”
如今,“女儿”坚持每个月给她汇款,“有时4000元,有时8000元,还会给我打电话聊天。”
二楼的橱柜中,摆放了脑瘫患儿们做的布艺花,姚志军拿出一盆“向日葵”,摸了摸上面的“花瓣”。“我的愿望说小,其实也挺大,希望帮助的这些孩子都能像我‘女儿’一样,能靠自己在社会上生存,收获幸福。那样,该多好!”
经历人生的磨难后,选择用爱书写人生的姚志军,像她手中的“向日葵”。
开超市赚房租,只为留住这个“家”
在五年的公益路上,姚志军并非一帆风顺。“爱心屋”成立后,每年24.8万元的房租成了她的心病。
第一年,9位爱心人士凑钱交了前半年房租,患儿父母们自发出去打工凑钱,把后半年房租给补上。第二年,长沙爱心人士王果付了半年房租,另半年房租也是靠几位公益热心人凑齐……“2019年下半年,一群爱心人士共同筹集了24万多元善款,我们没有直接交房租,决定开一个超市,自己造血。”姚志军说。
2019年10月16日,“慈安亿户”超市开业。“每月能赚6000多元,虽然和每月2万多元的房租比起来还有差距,但至少可以缓解部分压力。”
走进“慈安亿户”超市,收银台上摆放着刷脸支付摄像头,货架上整齐地垒着商品。
戴着口罩的严菊香站在收银台后接待着顾客,她是一名9岁脑瘫患儿的妈妈。和丈夫带着儿子陈浩轩来长沙求医,严菊香一待就是8年。“超市每天都要人在,上午7点到晚上12点,姚姐和我们患儿家属一起轮值。”严菊香从身后的货架上拿出一包手工点心,“因为要照看孩子,我们没有固定的时间去找工作,就想着尽可能地赚点生活费。”
被人信任,成为她践行公益的动力
“最难过的是,有一段时间网上有人说我是传销。好在脑瘫患儿家属都相信我,其他公益人士也都特别信任我。”尽管被误会,姚志军从未动摇,“没有太多的时间伤心,等着我做的事太多。”
“做这个‘爱心屋’,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大毛和小毛。”姚志军犹记得,初始时帮助的一对双胞胎。
2016年,曹世从的双胞胎儿子大毛和小毛需要做脚部手术,手术费高达18万元。得知情况后,姚志军立即联系爱心人士筹集善款。“本来手术费用是10万元,我们有准备,但是临到要做了,突然被告知需要18万元。”姚志军又临时发动向爱心人士“化缘”8万元。
“术后8个月取钢板,因为没有钱,推迟了四个月。”值得欣慰又令姚志军遗憾的是,现在小毛能正常走路了,大毛能依靠助行器行走。“大毛之所以恢复差一点,因为缺少康复资金。我们只能送一个孩子去做康复,每月5000元。”如今,两个孩子年满13岁,仍无学可上。
“我真心希望孩子们未来能有书读,将来能工作,能被社会接纳。最要紧的是,我们需要专业的康复老师来指导孩子训练。”作为一名带着儿子生活的单亲妈妈,姚志军操心更多的是“爱心屋”的未来。
如今,打开搜索引擎,“姚志军”和“慢天使”两个词成为了一体。不再被人误会,对她而言,慰藉也是一份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