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叶琴 长沙报道
“当有些孩子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正面临选择,只要你拉他一把,他就会走到正道上来。我希望能做那个拉他们一把的人。”带着这样的初衷,孟繁英2000年离开工作岗位后,走进社区做起志愿者,建立了长沙市首个关心关爱青少年成长的社会义工团队——“长沙孟妈妈青少年保护家园”(以下简称“青护园”)。
18年来,“青护园”不断探索青少年普法教育的好思路、好方法,以青少年普法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进而促进家庭平安和谐。
法治教育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长塘里小学的大队辅导员赵老师打电话给孟妈妈,学校有个叫小轩的孩子,父亲曾经吸毒、后不久因病逝世,亲人的离去使得这个特殊家庭的孩子遭受又一次打击,让这个平时有点内向的孩子更加沉默了。学校担心孩子的心理会受到影响,希望孟妈妈能对小轩开展心理辅导。
孟妈妈第二天就来到学校。课间操的时间,小轩走进学校心理咨询室,本来有点紧张的心,在看到孟妈妈的那一刻稍稍放松了。他认识孟妈妈,这个脸上总挂着笑容的阿姨经常来学校。小轩坐下后,孟妈妈用温暖的双手握着他的手,用温柔的话语安慰他失去父亲的悲痛。经过多次面对面的开导,小轩的情绪开朗起来,孟妈妈在谈话中又结合案例故事向他强调毒品的危害,对他开展法治教育。后来,孟妈妈还特意带着蛋糕来学校陪小轩过生日,带给小轩家人般的关怀与温暖。经过孟妈妈的开解、法治教育和亲情关怀,小轩慢慢开朗,现在已经顺利升入初中。
孟妈妈已经连续8年担任学校法治辅导员,每学期都不定期到学校为学生教育法律知识、开展心理辅导等。法治教育、法治观念要从青少年抓起。赵老师介绍,“孟妈妈的法治课程生动有趣,通过活泼的语言和鲜活的案例故事,让孩子们真正学到法律知识,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普法帮教“拉回”迷途少年
小星因为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结识不良习性的朋友,17岁时因为贩毒被判入狱2年。法庭教育中,担任人民陪审员的孟妈妈对他开展情、理、法的教育。当看到父母心酸的泪水和失望的眼神时,小星流下了悔恨的泪水。孟妈妈作为人民陪审员,现场看到这一幕,下决心要把这个孩子“拉回来”。
小星在未管所服刑时,孟妈妈每个月都和“青护园”的工作人员一起去探视他,给他讲解法律知识,让他明白法律的威严与不可触犯;带去“青护园”为他购买的生活用品,传播社会大家庭对他的关爱;还给他带去书籍,让他学习知识……24个月不间断的交心鼓励,点点爱意融化坚冰。小星在给孟妈妈的信中写道:“孟妈妈,您的关爱和帮教给了我走向新生的勇气和信心。”
从未管所出来后,小星主动提出要来“青护园”做义工,并参加“6·26禁毒日”活动,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群众讲解毒品的危害、告诫广大青少年要遵纪守法。目前,他在一个建筑工地上做泥工。他表示:“感谢孟妈妈和‘青护园’,让我感到社会没有放弃我,让我觉得人生还可以再来。做泥工虽然辛苦,但我体会到了脚踏实地的快乐。”
作为一名人民陪审员,孟妈妈经常参与青少年犯罪案件的庭审活动。这些“问题少年”正是“青护园”重点关注的对象。对于违法犯罪案件中的青少年,“青护园”采取跟踪式服务,会定期走访,上门提供心理咨询、法律服务等,并组成结对帮扶,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普法“漫灌”“滴灌”结合,和谐社区家庭
“青护园”设立在廖家湾社区内,每年在社区举办普法宣传活动,宣传宪法、禁毒等法律知识。不止于在公众场所“漫灌”式的普法教育,“青护园”还走进部分家庭,针对具体问题开展“滴灌”式 “精准普法”。
社区里有个叫小平的男孩,父母经常吵闹。一次,脾气暴躁的父亲将他打得伤痕累累。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安全感,让小平也敏感暴躁、性格孤僻,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学校、家庭为此都着急不已。
孟妈妈和“青护园”爱心园丁一起多次走访小平家庭,与他交流谈心,引导他来“青护园”通过沙盘游戏表达自己的想法,排解不良情绪;另一方面,和他父母不断沟通,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共同探讨抚养孩子的意义。经过反复沟通和调解,小平父母亲态度有了明显改变,认识到家庭矛盾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承诺以后尽力避免家庭矛盾,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共同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青护园”以“用心关爱未来,用爱呵护雏鹰”为使命,拥有爱心园丁、爱心督导、调解工作志愿者上千人。志愿者先后参与各项公益活动近30000人次,与受助者用信件进行心语交流2000余封,2000多名特殊群体青少年获得普法教育和亲情帮扶,220多名失足少年重获新生。“青护园”认为,青少年的普法教育要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的无缝对接,要采取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法治信仰在一个个幼小的心灵中扎根,使之成长为学法、懂法、遵法、守法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