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澜沧江畔的生态守护者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 编辑:刘蔼元 2018-11-01 17:09:04
时刻新闻
—分享—

    杂多县位于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澜沧江源园区核心区。这里有个“生态书记”人人皆知,他就是杂多现任县委书记、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管委会党委书记才旦周。

  杂多县距离州府210公里,是一个纯牧业县。这里的虫草产量高、品质好。因为盛产虫草,每年虫草采挖季,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境内,各种矛盾冲突频发,对社会管理提出了很大挑战。

  才旦周2013年从玉树市调任杂多县主持工作。“漫山遍野的外来人员乱采乱挖,治安乱象难以根除,关卡林立,被动应对……”这是才旦周面临的棘手问题。但他没有回避,甫一上任,他就从杂多这一最棘手的问题开始治理。别看才旦周以前长期在公安系统工作,拿惯了枪杆子,他同样也能拿起绣花针,社会治理也有自己的法子。

  对以往封闭化、应急性和严防死守式的虫草采集管理模式,才旦周牵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亲自主持修订了《杂多县虫草采集管理工作方案》,按照“属地化管理、依法管理、谁利用资源谁管理”的办法,将权力进一步下放到乡镇、村社一级;既尊重传统又划定新的红线,让群众优先保护生态,再稳定增收,实现了常态化管理、主动环保。

  四年时间,杂多没出现过一起虫草采集管理的群体性事件。虫草采集管理的杂多做法为玉树其他地区乃至全省的虫草采集管理提供了重要实践经验。

  杂多县近年来快速发展,群众获得了工业化带来的便利成果,但不可避免地面临城市建筑垃圾、生活塑料垃圾残留等“垃圾围城”的问题。能否把世界最后一片净土留给子孙后代,是才旦周面临的难题,也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才旦周下决心啃下垃圾治理这块硬骨头。突击战很快就打响了,动员全县力量清理垃圾500车,至少3000吨!才旦周还请来外地环保专家与县里的干部一起走进群众家中调查:你家每天产生多少垃圾?能否做到垃圾分类,困难在哪里?根据群众的反馈,杂多县按照“户分拣、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牧区垃圾处理新模式,确保了“垃圾不落地,出门即分类”。在大城市都很难做到的事情,杂多的干部群众做到了。

  如今从玉树州到杂多县沿途,能看到牧民从山里带回来的垃圾,每天由垃圾车沿途收集,公路边每隔5公里,就能看见两个外形像彩色帐篷的垃圾转运站,这些转运站的垃圾将被运到杂多县城统一回收处理。现在的杂多县人人懂生态、爱生态、护生态、讲生态。这些成功的经验,无疑是宝贵的,也是有推广价值的,更开启了杂多生态保护的新样本。

  才旦周同时也是澜沧江源园区管委会党委书记,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没有经验可循,没有模式可借鉴,这是摆在才旦周面前的现实。

  为了更好地保护三江源的生态环境,杂多组建了澜沧江源园区管委会,推行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集中有效统一管

  理;园区内所有牧户实现生态公益管护岗位“一户一岗”全覆盖,由7700多名生态管护员组成的全面管护体系建立。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平均海拔3500米至4800米,是世界上高海拔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对于杂多县昂赛乡的牧民来说,野生动物也常常会惹麻烦。因猛兽袭击,昂赛乡年都村每年平均每户损失四五头牦牛,最高损失数量有时会达到二三十头。

  为此,昂赛乡建立了以社区为管理主体的基金。杂多县政府出资10万元,社会各界众筹10万元,牧民为自己的每一头牦牛缴纳3元的保险,共同设立了社区基金。去年,在年都村一个村共计赔偿23万元。保险基金鼓励并协助牧民开展主动管理,并鼓励牧民跟畜放牧。有人看护,损失数量也有明显下降。

  “组织信任我,群众支持我,我就应该把澜沧江源园区的生态保护好,让这方美丽的水土,世世代代传承”,在采访快结束时,才旦周笑着说。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公益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