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1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陈伟斌)预约立遗嘱的老人已经排到明年年底,这个数字还在与日俱增。在北京西交民巷73号,中华遗嘱库北京第一登记中心,头发花白的老人们挤在这间不起眼的平房,为自己的身后之事做着打算。
成立于2013年的中华遗嘱库,是由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和北京阳光老年健康基金会共同发起的公益项目。过去5年,已有近11万人在这里咨询遗嘱相关事宜,有8万多份遗嘱被登记保管,536份遗嘱生效。最快这个月底,中华遗嘱库还将在杭州设立浙江登记中心。
今年以来,中华遗嘱库推出“幸福留言卡”,邀请老人们在立下遗嘱之余,也留下一张“慢递”卡片,等家人提取遗嘱时赠予。像树木不断增长的年轮,幸福留言卡很快积攒了厚厚一沓。渐渐走到旅程尽头,老人们如何回首自己的一生?他们最大的牵挂是什么?
立遗嘱之余写一张留言卡
等家人提取遗嘱时赠予
“你写过遗嘱吗?”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陈凯冷不丁地问我。他的办公室外,是熙熙攘攘的忙着咨询、预约、登记的老人:有人边写边摘下老花镜默默抹泪;有夫妻为怎么写遗嘱起了争执,相互埋怨对方“老糊涂了”;有个老人扶着她87岁的母亲前来,她凑到母亲耳边,大声交待:“妈,您怎么立我都没意见!”
遗嘱库的初始,源于律师陈凯的身份转换:2012年岁末,35岁的陈凯当爸爸了。有天看着熟睡的儿子的小脸,突如其来的幸福和酸楚击中了他。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不由想到:如果自己骤然离去,家人怎么办?于是,他第一次为自己立下遗嘱,写着写着,热泪盈眶。
“你也可以试着写一份,会对人生产生很多新感悟。”陈凯告诉我。
中华遗嘱库成立5年来,陈凯见过许多老人立下遗嘱后,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高高兴兴地走了。他也记得宣读遗嘱时,从没聚齐过的一家人终于有机会坐在一起,抱头痛哭。
他觉得,遗嘱就是子女最后一次听父母的话。而他还想让老人们写下一张幸福留言卡,这将超越一张普通卡片的意义,“就像一座精神祠堂,”它可以是老人们对人生的回顾、对后事的交待、对家风家训的传承,也是对子女的祝福和期盼。
留言卡背后的故事
或温暖或令人唏嘘
翻看留言卡,几乎每一张,都是以祝子女健康、平安、顺利等结尾。
有老人在留言里向女儿道歉,这些年儿子照顾她多些,因而遗产分配有所倾斜,希望女儿能够理解;有老人已经为子女规划好了晚年生活,一位老人写道,“妈妈给你买了三份保险,一份在你60周岁以后可以领取,一份在你70周岁后可以退还一万多元。”
许多老人考虑到自己的后事。一位老人写道:“在我重病缠身、失智失能后,不要过度抢救治疗,愿意有尊严地离开世间。”很多老人都说,想把骨灰撒入河湖江海,“来得清,去得静”。
老人们的幸福留言,还可以拼凑出一个个或温暖,或令人唏嘘的故事。一对老人的女儿身患重病,而侄子一直无怨无悔地照顾着他们,因而老人立下遗嘱,执意要把房子留给侄子;另一位身患癌症的老人,在老伴去世后,不敢让国外的儿子分心,一肩挑起老伴的后事和遗产分配,她告诉儿子,“无论有多难,我都会咬紧牙关。”
还有的留言卡,读来情节不亚于家庭剧。一个老人写道,后悔带老伴去跳舞,让老伴结识诸多“漂亮、多情、体贴的舞伴”,以至于他们的感情出现裂痕,最终,她被老伴“周密的计划”欺骗,家庭破碎。
子女的成就与关爱,总是老人们最大的骄傲与欣慰,一位老人还准确地记得“学霸”女儿中考、高考、托福的分数,“你给爸爸妈妈带来一次又一次的惊喜,增添了那么多的荣辉,爸爸妈妈感谢你。”而另一位老人,还在留言卡里感谢儿子,曾带他去呼伦贝尔大草原自驾游。
爱从老人们的笔端流出,在留言卡上静静蔓延,读来质朴又令人鼻酸。“如果再有一百年,我会说我爱你,我亲爱的儿子,我还会和你交朋友,喜爱你的任何气质。”一位老人用诗一般的语言写道。而在另一张幸福留言卡上,一位老人给自己的两位女儿写下:“我们下辈子再见。”
怕儿子变卖房产
老人把房产证拴裤腰上多年
5年前,中华遗嘱库成立之初,记者曾来过这里。
这是一次并不顺利的采访。大概所有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我遇到的老人,大多在北京有套房,来立遗嘱,多半也只是为了房产归属。直到采访快结束,我撞见67岁的杨德志。他光头锃亮,声音洪亮,面向摄像机,大声宣布,将位于北京丰台区的一处房子留给小儿子,并特意写明,长子丧失了对遗产的继承权。但他还不满意,低头补上一句,“他(指大儿子)太坏了。”
说话间,他掏出一本被折得服服帖帖的房产证,外面的塑料袋已经变黄。他说,为了防止儿子变卖这套房产,白天,他把房产证拴在腰上,走到哪带到哪儿;晚上,他把房产证整整齐齐地叠好,放在一伸脚就能够到的盒子里。
这样的日子,杨德志过了6年。“垃圾、大坏蛋、死儿子……”这些恶毒的词语如同子弹一样从杨德志口中高频次射出。在他的叙述中,儿子不求上进、不知感恩,甚至会对母亲动手。骨肉亲情俨然成了血海深仇。
最近,我再次给杨德志打了电话。过去几年,他的故事仍时不时地被各个媒体转载。电话里,杨德志亲热地叫出我的名字,甚至还记得我的故乡小城,可他拒绝了我的采访请求。他说,一切都和五年前一样,并没有什么改变。
“你还把房产证拴腰上吗?”我问他。
他叹口气,模棱两可地回答:“这些物质财富的事儿,其实都不算个事儿。”
遗嘱库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我,最近,杨德志找到他们,想修改遗嘱。
我无从得知他想修改的内容,也许,时间悄然消解了倔强与仇恨?我记得,在杨德志那个一直搁脚边的盒子里,除了他视为“最大斗争武器”的房产证,还有一张大儿子小时候的照片。
免费服务
年满60周岁老人都可申请
中华遗嘱库是由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和北京阳光老年健康基金会共同发起主办的公益项目。第一个登记中心于2013年3月21日正式挂牌运行,地址位于北京西交民巷73号。
面向老年人进行免费服务:凡年满六十周岁的老年人,填写申请表后,可以免费办理遗嘱咨询、登记和保管。中华遗嘱库建立了一整套符合法律规定的软件和硬件流程,经过法律专家的严谨论证,通过专业的登记软件,借助密室登记、指纹扫描、现场影像、律师见证、文件存档、条码识别和保密保管等功能,使当事人订立遗嘱的真实性得到了有力保障,满足了维护财产权益和自主决定权的需要。涉及诉讼的,遗嘱库还将依法为当事人出具证明文件。
中华遗嘱库遗嘱已经受到各级部门和机构的广泛认可。最高人民法院案例库显示,人民法院在审判中根据中华遗嘱库出具的证明直接认定遗嘱真实合法有效。有关公证机构在办事过程中也会根据中华遗嘱库出具的证明办理相关公证事务。
更多精彩养老资讯,欢迎下载时刻新闻客户端,点击导航条“+”,添加“老年”页卡,即可每天获得最新养老资讯、产业动态、人物风采以及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