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娄底:“泥腿子”工作队的“泥巴活”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 编辑:刘蔼元 2018-07-16 17:19:08
时刻新闻
—分享—

6W7A0040_??.jpg

陈浩平(左)在进行山塘清淤。

  红网时刻记者 谭卫丰 通讯员 杨胜华 娄底报道

  “泥腿子”干“泥巴活” 贫困户奔小康路

  第一次见到陈浩平,是在涟源市桥头河镇湖田新村。正值当午,烈日炎炎,为了赶进度,他正紧握着高压水枪,与台班的同事一道在污泥遍布、杂草丛生的臭水塘里清理垃圾、冲洗淤泥。

  陈浩平是湄江镇白石村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涟源兴达农业水利服务合作社三甲防汛抗旱抢险应急农民服务队的一名队员。和陈浩平一样,队员梁正华、卢万和、廖知平等也是村里的贫困户,地地道道、老实巴交,热心公益的农民。

  “有人笑话说我们是‘泥腿子’在干‘泥巴活’”但是通过我们的努力,让环境变好了,收入增加了,群众满意了,我们也就开心了。” 陈浩平指着刚刚脱下的近20斤的工作服以及没有一根干纱的衣服告诉记者,虽然工作很累,但却是收获满满。通过努力,自己一年能拿到近3万元的收入,现在家里已经建了新房子。早在2017年初,他和其他8名同事一起主动申请了脱贫摘帽。

清淤前的荷叶塘。

6W7A0024_??.jpg

清淤后的荷叶塘。

  “臭水沟”变“清水塘” 旧砖厂成水稻田

  如何精心描绘美丽中国的娄底画卷,实现美丽乡村天蓝地绿水净?三甲乡荷叶村荷叶塘的骤变成为娄底美丽乡村建设最真实的写照。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记者来到荷叶塘进行实地采访。在这里,记者看到荷叶塘里碧波荡漾、水草萋萋,水质清澈见底,时有鱼虾嬉戏。

  村民梁经求告诉记者,以前的荷叶塘水体发黑、淤泥堆积,农忙时用来洗脚都嫌脏,更别说挑回去洗衣服了。经过专业清淤后, “臭水沟”已经彻底变成了“清水塘”。“以前鱼塘每年的承包费是600元,今年一下子就涨到3600元,村民还都抢着要承包。”梁经求说,这是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丰收”。

  在几公里以外的阳硐村,记者看到近40亩的水田里禾苗郁郁葱葱,两旁的水渠焕然一新。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在两个多月前,这里还是一座夹石遍地的废弃砖厂。为了退厂还田,还老百姓一片青山绿水。今年5月,防汛抗旱抢险应急农民服务队主动接招,把废弃的厂房土地精心平整后,再将山塘里清出来的淤泥作为土壤肥料覆盖在上面,将其改造成为肥沃的水田。6月,当地村民就在新开垦的水田里种上了水稻。“原来不要了的烂淤泥现在成为了抢手的‘积肥宝’,既清了塘,又肥了田,真是一举两得。”当地村民笑道。

昔日废弃砖厂。

如今肥沃良田。

  山塘清淤 擦亮美丽乡村的“眼睛”

  “假如附近的山林或者民房起火了,最近的水源在哪里?肯定是村里的山塘!” 涟源兴达农业水利服务合作社负责人梁迪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山塘清淤不仅可以发挥美化环境、服务农业、发展产业以及脱贫致富等作用,在防灾减灾等方面的作用也不可小觑,所以山塘清淤既利国利民,也势在必行。

  自2008年创建以来,梁迪华所在的合作社就为涟源、新化、冷水江、娄星区等各县市区22个乡镇60多个村组完成山塘清淤2000多口,清出淤泥100多万立方米,增加有效蓄水量80多万立方米。在2013年特大干旱和2017年夏汛秋旱期间,已完成山塘清淤的地区几乎没有出现任何山洪灾害、水土流失的情况。由于成效明显,涟源兴达农业水利服务合作社也成功入围国家水利部评选的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组织名单。

  下一步该如何更好地打造发展水利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助力山塘清淤的“娄底模式”?娄底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梁相林有些自己的的思考,他认为,可以通过规划引领、政策支持、金融扶助、任务统筹、有效管护等方式支持每个县市区组建3-5家水利服务农民合作社,并力争用5-10年的时间完成全部的山塘清淤任务。

  “山塘就是乡村的眼睛,山塘清淤就是乡村的‘亮眼工程’。眼睛擦亮了,炯炯有神了,乡村自然就更加美丽了。”三甲乡荷叶村村民由衷地感慨道,“‘看得见美丽,记得住乡愁’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目标,也一定会很快实现!”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公益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