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6月4日讯 “咚咚锵锵、咚咚咚呛……”走进湖南宁乡市坝塘中学校园,一阵阵敲锣打鼓的声音,从学校的音乐教室里传出,走进一看,原来是该校皮影戏艺术社团的同学们,饶有兴致地在传承人万铁军和学校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认真的在学习皮影戏。
一张桌子,一块幕布,一盏灯,简单的布景就是皮影戏的戏台。中国皮影戏起源于汉代,兴盛于唐宋,是中国古老而优秀的表演艺术形式之一。皮影艺术融绘画、雕刻、文学、音乐、表演等多种艺术为一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2011年中国皮影戏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5月25日至5月31日,宁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邀请了宁乡市皮影戏传承人万铁军,在该市坝塘中学开展皮影戏进校园活动。为该校初一学生的儿童节送上一份特殊的礼物,跟着皮影戏传承人一起唱皮影戏。
5月25日上午,坝塘中学校音乐教室里搭起了神奇的皮影戏舞台,万铁军首先介绍了皮影的来历、制作流程和艺术特色。同学们初步了解皮影之后,万师傅表演了《龙虎斗》《进宫取笑》《关羽盘貂》。这些经典的故事在他那抑扬顿挫的唱腔中演绎得活灵活现,同学们津津有味地感受着皮影戏独特的文化魅力。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万师傅带领学生们逐步熟悉皮影戏的唱念做打,文武场面……
5月31日,音乐教室外围着一大圈师生,悠扬的唱词飘向窗外,“唱的时候要入戏,要起腔,我唱一句,你们跟着唱一句,好,预备起:灯光下见貂婵沉鱼落雁、好一似仙女降下凡间,怪不得凤仪亭父子争战,子杀父、父杀子、人伦颠倒……”万铁军拉着二胡,伴着曲调,神采飞扬的边唱边教,一旁的学生亦津津有味地认真学习。
“打打可,可可可 昌台才 昌才 台才 ……”按这个节奏打,打鼓的是总指挥,你们跟着他来,宁乡市非遗办副主任刘立也在帮忙指导学生演奏打击乐器。
“咔嚓,咔嚓……”宁乡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杨铁军和会员康佳慧也特地赶来助兴,用相机为孩子们的儿童节的活动拍摄下每一个珍贵的瞬间。
故事中的这些人物是怎么动起来的呢?孩子们对幕后充满了好奇,万铁军带着道具来到幕前给同学们进行介绍,让孩子们亲手触摸感受皮影的材质。“哦,小小一个皮影有好几个关节,老师们仅靠几根小棍就能演绎出一场大戏,真是太神奇了!”
孩子们还到幕后尝试学习操控皮影戏。在老师的指导下,个个都学得不亦乐乎,也玩得不亦乐乎。“跟着万师傅学唱皮影戏,这是我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个儿童节!”坝塘中学154班学生张涵微笑着说。
宁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主任杨新春介绍,皮影戏作为“非遗”保护项目,走进校园丰富了学生知识,推进了历史认同,传播了优秀传统价值观,对于培养历史文化传承新人及丰富校园文化均具有很好的教益与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是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行和有效途径。
一口说尽天下事,双手舞动百万兵。这就是中国传统皮影表演艺术的真实写照。那纯正的湘剧唱腔,精美的影偶以及民间艺术家对表演艺术的那份热爱和追求,在同学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欢乐和谐的氛围中,惟妙惟肖、精彩纷呈的皮影戏表演渐入尾声,孩子们依依不舍的眼神透露出了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眷恋。
此次皮影戏进校园活动,让孩子们能够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坝塘中学校长蔡伟强表示,“该校将以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进校园为抓手,在学校专门设计装修了一间集展览、训练、表演于一体的宁乡皮影戏传承教室。希望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里生根发芽,传承下去。”
(通讯员 刘彦妮 蒋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