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湖南这场脱贫攻坚战役中,涌现了一批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他们沉下村,投身脱贫攻坚,精准把脉、精准施策,用“绣花功夫”改变着贫困村贫困面貌,用行动兑现了“扶贫路上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的誓言。红网4月25日起推出湖南扶贫典型系列报道,讲述他们的情暖扶贫故事。
相关阅读:
进击的扶贫人|叶剑芝:深耕扶贫岗位18年 他是平江773个村的活地图
红网时刻记者 李慧 长沙报道
“在殿堂和田垄之间,你选择后者。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洒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种子叫理想。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静待收获的时节。”这是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写给秦玥飞的颁奖词。
秦玥飞,耶鲁大学毕业,现任湖南省衡山县福田铺乡白云村大学生村官、黑土麦田公益(Serve for China)联合发起人。大学毕业时,秦玥飞选择回到祖国农村服务,至今已是第七个年头。
2011年,秦玥飞到衡山县贺家乡任大学生村官,为当地改善水利灌溉系统,硬化道路、安装路灯,修建现代化敬老院,为乡村师生配备平板电脑开展信息化教学……2013年被评为央视“最美村官”。2014年服务期满,秦玥飞认为“输血”并非最可持续的乡村发展模式,“造血”式可持续发展模式成未来重点,他放弃提拔机会,转至白云村续任大学生村官,用“造血”建设乡村。
用“输血”的方式给乡村带来可持续的改变,秦玥飞发现白云村种了很多山茶,他尝试带领村民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山茶油产业,通过创业创新为当地创造可持续发展动力。
教村民收山茶果,制作山茶油,创造就业机会,曾经天天在家赌博的农村妇女们都改为手工处理山茶果。创业项目还化解了村民之间的积怨矛盾,创造了财富,还吸引了退伍返乡青年和在外打工的青壮劳力回村工作,白云村重新焕发活力。
秦玥飞由此感悟,中国农村有丰富的资源,自然资源、传统文化遗产和广大劳动力,中国农村非常需要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但是扶贫的方式必须是造血,而不是输血。为什么如今年轻人不愿意去农村?他也有独到的思考:“是因为我们缺乏人才流动的机制,不能够把年轻人吸引下去,做出成绩,以后能去更好的地方,去更大的平台发挥更好的作用。”他指出,让年轻人牺牲青春去服务乡村是一种道德绑架,自然没有人愿意做。真正健康的机制是在服务乡村期间锻炼年轻人,使他们最后得到更好的发展。
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服务乡村,秦玥飞与耶鲁中国同学发起了“黑土麦田公益项目”,旨在让中国的优秀青年易于投身公共事业,用实干和创新为国家的精准扶贫和农村发展作出贡献,通过磨砺成长为中国和世界的建设者。
“黑土麦田”,第一个众筹项目是北川“高山中华土蜂蜜”。“从2016年7月开始,黑土麦田陆续做了近10个项目的众筹,希望通过这种资源整合,逐渐改变中国乡村面貌。” 近30名来自清华、北大、复旦、人大、中国社科院等院校的“乡村创客”在15所村庄开展产业扶贫与创业创新,得到当地政府与村民的好评。
越来越多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和年轻创客加入“黑土麦田”计划,让“造血”模式更好地传播推广,让青春挥洒在农村广袤大地上,为乡村的改变注入强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