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益阳:“三微”项目改善环境 路灯亮了 村里的夜晚热闹起来

来源: 作者:罗雅琪 王箫 袁鹤立 编辑:吴虹莉 2018-01-22 16:16:14
时刻新闻
—分享—

益阳市资阳区沙头镇富兴村的道路干净整洁,装好了路灯。供图/益阳市资阳区委宣传部

  夜晚,公路旁有了明亮的路灯,一改往常的漆黑一片,加上新修整的大马路,益阳市资阳区沙头镇富兴村夜晚热闹了许多。

  村子的改变仅仅是资阳区落实民生实事的一个缩影。2017年以来,资阳区从细微处入手,以“微建设”“微管理”“微服务”为切入点,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三微项目”建设,解决老百姓身边的急难小事。去年,资阳区共实施“三微”项目175个,总投资1730.11万元。

  “和以前晚上出个门都要打手电筒相比,现在方便多了,也安全多了。”1月19日,57岁的富兴村九组村民何吉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都得益于去年11月沙头镇第二轮‘微实事’建设。”

  建设绿地修复便桥,街道更美了

  在何吉安的印象里,以前,富兴村七、八、九、十组靠近公路,车流量大,而且没有路灯,虽然打着手电筒,但效果有限,很不安全,何吉安回忆,“之前天一黑就不方便出门,干脆早早休息。现在到了夜里,村里还是热热闹闹的。”

  沙头镇去年6月中旬掀起了第一轮“微实事”热潮,总投资60万余元,重点疏通了农贸市场周边明沟、硬化背街小巷21条、疏通污水管道800米、更换检修井盖42个,开凿备用井等。

  11月初启动的第二轮“微实事”建设,则进行了街道提质改造、街头绿地建设、路灯安装、便桥修复、绿化、沟渠清淤、围垦等项目。提起微实事,何吉安直言,“它切切实实帮我们解决了身边的麻烦事。”

  未来继续解决配套设施等问题

  “真的不一样了。”居住在资阳区大码头街道金花坪社区湘印家属区的覃艳力说,“三微项目”建设给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路面、下水管道都得到了极大改善,环境卫生比之前整洁多了,连蚊子也少了。”

  在覃艳力的印象里,湘印家属区始建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共由三栋楼房、两栋平房组成,居住职工家属130户325人。由于家属区年久失修、路面坑洼积水、破烂不堪,排污管网年久失修,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2017年5月,资阳区将湘印家属区提质改造项目纳入“三微项目”建设计划。

  “我们一直希望小区安全整洁,雨天不积水,晴天可遮阳,现在多年来的诉求都实现了。”覃艳力说。和覃艳力有同样感受的还有住在湘印家属区已有30多年的王胜利,“以前家属区路面坑坑洼洼,夜间没有路灯,改造后,家属区路面平整,环境卫生好很多了,路灯亮了,晚上出行方便了也安全了。”

  作为益阳的“老旧城区”,如今的资阳正在蝶变。去年12月17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发展论坛上,资阳区还被评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地区”。

  资阳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罗建平介绍,未来他们还将继续解决道路维修改造、市政配套设施、排水防涝治理、公共设施设备、绿化亮化等问题,着力补齐城市短板,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村民故事 贫困户领到崭新自行车

  一辆自行车,一个电压力锅,一套文具,一个书包……一个个“微心愿”承载着贫困家庭的无限期待。去年,沙头镇在文兴村开展“党员志愿者+精准扶贫”工作试点,实施“点亮微心愿,扶贫我先行”活动,组织党员志愿者与贫困户结对,搜集贫困户最渴望实现的“微心愿”。

  去年读高三的文兴村村民何权,一直想要有一辆自己的自行车。由于母亲患病不能劳动,父亲又要照顾母亲,又要打零工贴补家用,自己读书已经给家里增加一笔很大的开支,他只能把这个心愿埋在心里。2017年9月8日文兴村“点亮微心愿扶贫我先行”主题党日活动现场,父亲何纯国为儿子领到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

  记者 罗雅琪 实习生 王箫 通讯员 袁鹤立

  全省行动

  湖南将建100个特色小镇

  根据《湖南省农村双改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自2018年至2020年湖南进一步加强农村房屋改造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简称“农村双改”)。

  这一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十大工程,力争到2020年建设100个特色小镇、1000个传统村落、1200处乡镇生活污水垃圾治理设施、10万户特色民居,改造45万户危房,农村面貌和人居环境明显提升,实现“五个全面”,即:全面规范农村建房秩序,全面改造现有存量危房,全面完成生活污水垃圾治理目标,全面建立特色小镇和传统村落合理发展机制,全面加强基层规划建设管理队伍建设。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公益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