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技+公益”释放巨大能量 2.2亿中国人种下845万棵梭梭树

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艾晓禹 编辑:吴虹莉 2017-05-22 16:15:55
时刻新闻
—分享—

      2.2亿人通过手机在阿拉善种下845万棵梭梭树。

湖南平江县青冲村的黄志周(左)夫妇,贷款2万元开起了手工作坊。

科技正在成为这个时代最大的公益,助力公益释放更为惊人的能量。

5月20日,蚂蚁金服发布首份可持续发展报告(简称《报告》),公开了“蚂蚁森林”的最新数据。这个联合国副秘书长和隔壁阿姨都在关注的环保公益行动,已经让2.2亿中国人实现碳减排67万吨,在地球上种下了845万棵防风固沙的梭梭树。

这个庞大的数字散发着互联网的传奇色彩,人们在虚拟世界中表达的善意通过网络科技,改变了现实世界。30家机构和科技企业通过蚂蚁金服的AR技术向世界表达爱意。蚂蚁金服、新浪微博等多家企业还呼吁设立“520企业社会责任日”,借“520我爱你”的美好谐音表达企业公民对人、对社会、对未来的善意。

科技让农村夫妇轻松贷款

《报告》中讲述了数个关于“公平”的小故事。蚂蚁金服认为,科技的演进让小叶和黄志周的故事成为可能。家庭、地域、收入、职业的差异,在这个信息化时代被打破,人们正在平等地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

在距离珠峰仅一个小时路程的定日县,居民小叶想买一件上海生产的衣服,她要做的事情,就是拿起手机,在淘宝里下单,用支付宝支付。衣服很快就会送到她的家门口。小叶和大城市的居民一样,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挑选和购买中意的商品。

而湖南平江县青冲村的黄志周夫妇,贷款2万元在临街的老房子里开起了手工作坊,生产建筑用的竹架板。靠着作坊的生意,夫妻俩在老屋旁边盖起了新房,装修很现代,“留给儿子将来娶媳妇用。”这笔贷款来自蚂蚁金服和全国最大的农村小额贷款社会企业中和农信合作的精准扶贫项目。贷款搬到了“网上”和“手机里”,只要有过一次信用贷款,农户就有了自己的信用画像。此后,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长邓国胜教授在对全球CSR(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潮流研究后表示,企业利用管理和技术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是大趋势。这与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的名句“公益心态,商业手法”不谋而合,也是蚂蚁金服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依据。

科技助力释放公益蕴藏能量

就在本月,蚂蚁金服在知识分享平台知乎上回复了一条关于“去哪登记器官捐献”的帖子,引发大量点赞。蚂蚁的一位员工想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发现登记入口不好找,手续又复杂,觉得这问题支付宝可以解决,于是拉着同事们一起,花了几个月的业余时间,把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的登记网站搬到了支付宝上。目前,已有将近15万人表达了登记意愿,愿意为等待中的病人送去“生命中的礼物”。

在今天发布的《报告》中,蚂蚁金服CEO表示,希望每一位工程师、产品经理要保持人性中最美好的那些部分,爱和同理心,以技术来对这个世界展现出最大的善意。

在蚂蚁金服,炙手可热的黑科技“区块链”首个应用场景就是爱心捐赠,为8名听障儿童筹集康复费用,被称为“史上最透明公益项目”。蚂蚁还有一支虚拟团队,用KPI外的业余时间研究针对视障人士的产品功能,让眼睛不方便的人出门购物时免于惶恐和尴尬。

对此,邓国胜评价,蚂蚁金服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激发了员工的首创精神。利用科技手段,提升了社会的信用,让人们体验了更便捷、更普惠、更智慧的新生活。“更难能可贵的是,通过倡导蚂蚁森林等公益行动,以蚂蚁金服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正致力于营造一个人人友爱、低碳环保的美好社会。”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公益频道首页